都是贡品。”
康员外道:“每样与我拿十枚,包起来,价钱一起算。”
小厮道:“回员外,我们这里与外面的小贩不同,不是按颗卖的,是论斤卖的。品种不同,价钱不同。既然每样十枚,小的替你称了,先记在这里。”
一边说着,一边取了各种各样的梨子,让另一个小厮去称。这个时候冬天的水果主要是柑桔和各种梨子,后世最常见的苹果,还是原始种,小小的。名称也有些差别,后世称北方的梨多为鸭梨,此时却称鹅梨,以河北路产的最多最好。
包好了梨,小厮指着一种桃道:“员外,这一种是冬桃,产自密县。与别的桃不同,是到了冬天才熟,正当时令。此桃甜美可口,而且中间无核,为天下珍品。”
这个时节吃上桃子可不容易,康员外让一样取了十枚,称了吃好。这冬桃在中原极是有名,杜中宵也曾买了来吃。据说,此桃在成熟的时候会自己裂开,桃核从里面掉出来,而后再长好,是以无核。杜中宵总觉得这说法不靠谱,太过神奇了。一直怀疑,可能是那里的果农使用了什么特殊方法,把里面的核剔出来。只是法不外传,外人不知道,越传越离谱罢了。
又买了些常见的栗、柿饼、核桃和银杏之类的北方水果,康员外等人到了南方水果摊前。
两浙的柑桔、福建的荔枝和甘蔗都是此时闻名天下的名品水果,经过挑选和加工,流布天下。不过以前很难吃到新鲜的,康员外多买了一些。虽然荔枝没有办法,没有新鲜果品可买,其他的倒是水灵。
真正以前少见的,有江西路产的金桔。这水果此时极是有名,以前襄州偶然有卖,这里倒是应有尽有。还有广东路产的椰子和橄榄,是以前所不见的,康员外买了许多。
看着几个随从俱都满满当当,康员外道:“早知这里货品如此齐全,就带几个篮子来,不然买得多了如此拿回去?今日且如此吧,过几日再来买。”
小厮道:“员外,从这边转过去,就有专卖篮子的,可以过去买几个来。”
康员外连连道好,换出几十个钱,让个随从到那边买篮子,自己陪着其他几位员外看。难得这种场面,每位员外都买了许多花样,回去解馋。
第章 应有尽有
从外面转了一圈回来,徐克道:“下官出去转了一圈,约摸估算了一下,今日当能卖出五千贯的货物。以两成利算,可得利息约一千贯。一日一千贯,一年就能得数十万贯。提举,这商场赚钱好生厉害!”
杜中宵道:“这两日初开,卖的货物自然会多一些。过些日子,等到每日售货稳定下来,才能知道每日卖多少货,赚多少钱。而且商场卖货,如流水一般,日日进钱,与其他生意不同。两成利息,对一般商人来说,这生意就做不着了,赚不到钱。但对商场来说,是用极少的本钱,赚出这两成利。不以一日计算,而以一月计算,利可就不是两成了。以年计算,就更加吓人。”
徐克点头:“商场开了,我才知道提举为什么强调这生意与一般生意不同。不只是要看利息与本钱的比率,还要看货物花多少时间采购,多少时间卖出去。时间越短,纵然利息低些也是值得的。”
零售商业,资金周转时间至关重要,货物从采购到卖出时间越短越好。虽然现在京西路采购是以赊欠为主,终不是长久之计。为了保证质量,掌握主动权,刺激生产,有一部分可能会付定金。
等到京西路的商业体系形成,有了固定的生产商和进货渠道,以后的钱会更好赚。这么大的商业销售体系,需要的本钱不多,依靠地方官府的支持,可以从生产商手里赊销,几个月后付钱,如此一来算利润率会非常惊人。有了现金流的支持,对其他竞争者可以碾压。
看看时候不早,徐克道:“提举,我们出去用些酒饭。那边饮食的地方店铺摊档极多,许多是我们从前吃不到的,去尝一尝味道。”
杜中宵道:“好。那里的摊子花了心思,不只是开封府和京西路的口味,还有河东路的口味。这样多的花样,以前可是没有过的。等到做的时间长了,还可以广邀天下名家,各地口味都有。”
徐克摇头笑道:“这却有些难。樊城又不是什么大地方,外地做吃食的如何肯来?”
杜中宵道:“又有何难?你以为只有樊城这一处地方建商场么?这里只是开头而已。我提举京西路常平,所有州县都要建商场。各处联在一起,统一采购货物,这些附属的吃喝玩乐,自然也互补有无。”
一处商场有什么作用?庞大的采购体系成本高昂,赚钱再多,最后也未必会剩下什么钱。就是要在全路各州县,广泛开起商场,形成网络,共享采购和物流系统,才能赚出钱来。做得好了,以后还可以推广到全国,形成遍布各地的商业网络。只要采购和物流做得好,把全国商业捏到一块,让零售成为这棵大树上结的果子,未来前途不可限量。
其中的核心是采购和物流,网络铺起来,足以改变整个经济格局。
借此可以促进生产和消费,可以形成全国统一